启明创投邝子平:中国科技走向全球正当时

启明创投邝子平:中国科技走向全球正当时

邝子平先生生于中国广州,留学于美国。他拥有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,美国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,及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MBA。

以下,分享邝子平的经典创投观点——

01

早期投资小米,相信“新国货”

当时最早小米找过来的时候,是雷军和他的两位共同创始人林斌和KK,他们三位到我们的办公室来,谈他们的想法,认为在中国可以做一个非常好的,以安卓为基础的一个人机界面的一套系统出来。我们对他的想法,还是有挺多疑问的。

当时雷军和他的伙伴们,因为硬件团队还没有到位,所以那个时候他们是没有很直截了当的跟我们讲,就要做一个手机出来。当时缺的一环,就是你如何在这个上面黏到那么多的用户,靠MIUI,那MIUI又怎么去到达这些用户呢?必须用别人的手机。这一环我是不信服的。当他真正有做硬件的想法时,我们做好准备了,那个时候我们投进去,就很自然的一个事情。

中国制造的产品,在过去几年所走过的路,其实跟日本(相似)。现在我们看到日本的产品都很高大上,但是在80年代初,你在美国如果开一辆日本车,是一个性价比的象征,不是高品质的象征。

近几年,中国的产品也是在走同样的路。过去,大家认为国货不好,到后来成为性价比很好的产品,再到现在中国制造受到青睐,这是一个成长和发展的过程。我也非常认可雷军一直在说的“新国货”概念。

我觉得雷军不单是一名创业者,而且还是劳模,跟他约时间一般都是比较奇奇怪怪的时间,比如晚上11点在哪里见面。

首先他非常勤快,我觉得世界上面聪明的人很多,但是又聪明又勤快的人,就起码少了一半了。又聪明又勤快,然后情商巨高的那就更少了。我觉得雷军确实就是这样的一个既有抱负有远见,然后又在实际的去把这个事情踏踏实实干出来,这一点上面,胜过大部分的创业者。

02

投资独角兽,坚持三个章法

如何能够寻找到或者投资到独角兽公司,我觉得有一定的章法:

首先,专注一个一个领域,先布人,在这个方面很专注的去研究,研究透了,然后一步一步来做,这是一个章法。

第二个章法,是对未来的市场预见。因为你有这些专业的人,在这个风口来之前,略早一点点进入到这个行业,这样投出来的独角兽含金量会比较高。

第三个章法,投资到最后就是做人。在启明里面,从成立的第一天,在文化上面,我们坚持做对企业家友好型的投资机构。所以在行业内,比较少听到一些启明人的恶言恶语,我们就是老老实实做人,好好地去扶持企业家。

无论创业还是投资,作为企业带头人,首先,要多花时间跟聪明的人在一起,去充分沟通交流,自己做充分的思考,未来五年十年的趋势怎么样;然后花大量的时间,去找到合适的伙伴也好,接班人也好,为这个五年十年的事情,去做好这个准备。剩下的就是在这个比较有挑战的时代里,好好地活下去。

03

中国科技走向全球,恰逢其时

在全球(范围内)做风险投资,你要把钱投到哪里?看看这个图,答案就出来了。

从1990年开始,创投投资过的公司,后来最大市值超过千亿美元的企业都有哪些?如果我们把时间轴仅仅看2010年后创立的企业,拿过风险投资的钱,截止到2025年4月25日,市值超过千亿美元的,全球一共有7家,其中6家来自于中国。这就是投资中国的原因和机会。

中国的科技走向全球,现在已经是时候了。我们的电动车进入到全球,不是因为在中国产的电池更便宜,而是中国的电池技术已经是全球最先进的。

中国科技走向世界的趋势,现在仅仅是个开始。放眼世界,没有几个地方有这样的人才储备,有这样巨大的本土市场,能够让这些科技产品一出来就能够很快进入市场去做某些尝试。我相信,在未来一段时间里面,(中国科技走向世界的趋势)都会延续。

04

2025年,好项目依然能募到资金

今年(创投环境)仍然处于一个比较健康的“降温”,不能算是寒冷,好项目还是能够成功地募集它所需要的资金。同时,被投企业对未来更切合实际了。以前的情况是,以目前这个估值,先把钱拿到,然后做个加轮,加个30%,如今没这种戏了。我觉得这样的一个情况不坏。

最近这两年,估值太高产生的负面效应,是纷纷在出来的。尤其IPO慢下来了,我们需要做一些收购兼并。现在IPO的有些情况是一二级市场倒挂,那怎么办?当年的一级市场融资的时候,估值有点高了,怎么才能够让各个利益方包括IPO的基石投资人以及上一轮、上两轮的投资人,大家利益都能够达到一致,其实在一个企业发展的过程当中,还是会产生一些挑战。

当然,在市场好的时候多融一些资金,也有它的道理。但是在我们做这个决策的时候,千万不要认为现在市场好,可以用很高的估值去做。整个市场更理性了。很多好项目还是能够融到资,但是也没有众多投资机构一窝蜂的冲上去,把这个估值炒得过高。

我反而对今年和去年整个募资的缓慢更担心一些,因为是明年的“晴雨表”。如果整个募资的进度大幅下滑,如果今年还是一个“降温”的情况,那明年会不会是一个寒冷的情况?如果投资机构手上的钱不多了,那明年会不会甚至好的企业都难融到资了?这个是值得我们大家去关心的。

尤其是,美元的融资是大幅下滑的,美元即便在人民币LP的生态越来越健康的这些前提下,还是充当在中国整个创新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角色。今年我还是会说,美元的投资仍然在充当一个不可替代的角色。至于这不可替代的部分有多大,我们另外再商榷。如果是0,我相信会对中国整个的创新生态有巨大的一个负面影响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