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杯历经近百年的发展,其实是一段欧洲与南美之间争夺霸权的历史。虽然其他大洲的球队时不时会突围而出,展现出意想不到的风采,但这样的情况往往局限于小组赛阶段。就拿沙特阿拉伯在小组赛中战胜阿根廷这次超级冷门来说,或者摩洛哥在八分之一决赛中淘汰西班牙所带来的惊喜。然而,随着比赛的深入,冷门的出现频率则大幅下降。事实上,近百年来,来自其他大洲的球队打进四强的例子屈指可数。回顾历史,1930年首届世界杯时,美国曾跻身四强;而在2002年韩日世界杯上,韩国也曾获得这样的成绩,尽管这段历史备受争议。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中,摩洛哥则成为了亚洲球队的代表。
在每一个世界杯赛季中,四强的阵容几乎每次都是欧洲和南美的球队,总不见其他地区球队的身影。实际上,亚非北美的球队能够进入八强,早已成为了世界杯历史上的奇迹。这一系列观察让我再次想起利雅得新月。
重塑的世俱杯,其实是俱乐部层面的世界杯。尽管俱乐部由于引入外援,其实力与地位未必能与国家队相比,但总体而言,差距不会太大。很多人初时将世俱杯的八强视为欧冠的副本,但目前来看,八强球队的分布相对均衡。其中,利雅得新月成为了亚洲的骄傲,给人带来了巨大的惊喜。八强球队中,五支来自欧洲(切尔西、大巴黎、拜仁、皇马、多特蒙德),两支来自南美(帕尔梅拉斯、弗鲁米嫩塞),而利雅得新月则代表了亚洲。
南美有两支球队入围,实属不出所料,若对此与世界杯相提并论,仿佛是在说巴西和阿根廷成功跻身八强,这在世界杯的历史中屡见不鲜。而欧洲球队的五个名额,完全符合世界杯一贯的格局,毕竟欧洲的强队本身数量就多,能够占据八强一半的位置并不意外。事实上,历史上的2010年世界杯时,八强中只有少于四支来自欧洲的球队。
利雅得新月的成功,不禁让人联想到世界杯的悠久历史——仅有一次世界杯的八强席位分布与这次世俱杯完全一致,那便是欧洲有五支,南美两支,亚洲一支。
答案显而易见,这个亚洲球队与世界杯八强的关联非常紧密——那便是朝鲜。追溯到1966年世界杯,当年的八强名单包括苏联、匈牙利、德国、乌拉圭、葡萄牙、朝鲜、英格兰以及阿根廷。这种大洲的配置,不正与当前世俱杯相似吗?
可以说,利雅得新月与朝鲜有着对应的关系,而乌拉圭与阿根廷则恰似帕尔梅拉斯和弗鲁米嫩塞。可惜的是,在那届世界杯上,巴西却在小组赛中意外出局,无缘晋级。
至于欧洲球队的对应关系较为复杂,很多传统强队当时尚未崭露头角,例如荷兰、法国以及西班牙等。而苏联和匈牙利则是享有盛名的老牌强队,如今不过是历史的回响,或已不再存在,或已沦为二流。
当然,值得注意的是,1966年世界杯的八强战只是首轮淘汰赛,毕竟当时的世界杯规模较小,只有16个参赛球队。然而,朝鲜的逆袭形象无疑和今日的利雅得新月有着相似之处。不同之处在于,朝鲜遭遇的是欧洲球队的挑战,而现在的利雅得新月则需面对南美球队的考验。若他们能够成功突破这一关,后续将继续迎战欧洲豪门。
现在,所有目光都聚焦于利雅得新月,期待他们能否成功进入四强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