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浒中,打虎的情节出现过多次。
武松曾景阳冈打虎,李逵单刀杀四虎,解珍、解宝也曾用药箭射死过老虎。
实际上,古代虎患在一些地方曾经非常严重。
“武王狩,禽虎二十有二”,周武王就曾经一次抓了二十二只老虎。
《史记•李将军列传》也曾记述了飞将军李广射虎的故事,“广所居郡闻有虎,尝自射之。及居右北平射虎,虎腾伤广,广亦竟射杀之。”
唐代大历四年八月,“虎入京师长寿坊宰臣元载家庙”。老虎都跑到宰相的家庙里来了。
明末清初的四川,更是虎患成灾。《蜀乱》一书记载,“四川遍地皆虎,或七八,或一二十,升楼上屋,浮水登船。”
欧阳修曾作《猛虎》诗,“猛虎白日行,心闲貌扬扬。当路择人肉,罴猪不形相。”
古代在没有火枪的情况下,是怎样打虎的呢?
实际上,古人很早就懂的野生动物需要生存空间,人才能和野生动物相处融洽的道理。
《后汉书•法雄传》曾记载,法雄任南郡太守时,针对虎患发文告:“凡虎狼之在山林,犹人之居城市。古者至化之世,猛兽不扰,皆由恩信宽泽,仁及飞走。太守虽不德,敢忘斯义?”并下令“不得妄捕山林”。给老虎生存空间,让老虎和人和谐共处。
展开全文
给老虎生存空间之外,还有实行仁政可以感动老虎的事迹。东汉弘农太守刘昆到任三年,“仁化大行”,结果“虎皆负子渡河,结伴离去”。连光武帝刘秀都请教他怎样感动得老虎都渡河离开了。
除了精神胜利法,受虎患所害的民众也想出很多办法来防范老虎。
比如在墙上挂荆棘,“猛虎出山林,咆哮取人食。居人虑虎至,荆棘挂墙上。”
当然,民众自保之外,当时的官府也开始建立捕虎制度。
宋太祖在建国之初就开始“遣使诸州捕虎”。熙宁六年,宋神宗制定了详细的捕虎制度并诏令全国。
有虎的州县,官府要请有经验的猎户捕虎。水浒中的解珍解宝就是登州猎户,负责捕虎。正是因为官府有赏赐,毛太公才陷害解珍谢宝。
而捕虎的手段,则有设陷阱、使用弓箭射杀等等。
除了这些,在宋代还有靠佛法降虎一说。北宋就有一位伏虎禅师,本姓叶,法名惠宽。在汀州开元寺出家为僧,领悟佛家要旨。时境内虎豹出没为害,他以解脱慈悲力驯服虎豹,于是众称之“伏虎”禅师。
此外,还有老虎怕清官的说法,不过这里的老虎大概指的是贪官污吏。所谓“苛政猛于虎,廉政虎无踪。”
雍正行乐图之打虎
有意思的是,雍正皇帝曾经有一张行乐图,主题就是打虎。难道雍正也想学武二郎打虎?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