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实,咸丰皇帝在临死前口述,让人记下了遗旨:皇长子载淳立为皇太子;派载垣、端华、景寿、肃顺、穆荫、杜翰、焦佑瀛等人尽心辅弼,赞襄一切政务。而且,咸丰在临终前,将两枚随身印章“御赏”和“同道堂”,分别授予皇后慈安,和儿子载淳,作为皇权的象征。
在皇帝年幼,尚不能亲政时,由皇帝下达的御旨,需加盖皇后持有的“御赏”印,和小皇帝拥有的“同道堂”印。由于小皇帝只有六岁,无法正常处理政务,他的母亲慈禧理所当然地挺身而出,代表小皇帝执行保管钤印的职责。也就是说,等到小皇帝继立,在朝政的运作上,就形成了两宫皇太后代政,和八大臣辅政兼而有之的体制。
因此,咸丰皇帝最后还是没有对慈禧下杀手。而慈禧也终于没能成为历史上的第二个钩弋夫人。据《清史拾遗》记载:咸丰帝病重期间,慈禧每天抱着儿子,守在咸丰的身边。咸丰帝病中,看着慈禧母子楚楚可怜,不忍心自己死后,他们母子骨肉分离。所以,他不忍心杀慈禧。
那么,咸丰皇帝最后真的只是因为心软吗?很明显,事情远不是大家想的那么简单。因为任何重大的政治决策,都有其背后错综复杂的利益争斗。
从咸丰皇帝死前的安排,不难看出,出于对皇权的长久考虑,他还是把慈溪纳入到了皇权的核心之中。可是,咸丰为何要做出这样的决定呢?他难道不担心慈溪日后会篡权吗?其实,咸丰皇帝在担心慈禧篡权的同时。同样的,肃顺一贯的一意孤行,也不能让他放心。他不敢保证杀掉慈溪之后,肃顺不会专权。毕竟,在汉武帝处死钩弋夫人之后,丞相霍光专政,也酿成大祸。
慈溪通晓汉文,熟知一切朝政运作,皇后由她协助,才会对八大辅臣造成牵制。而八大辅臣也不能让慈禧任意妄为。然而,咸丰皇帝怎么也没有料到,他的棺木还没有回京。慈禧就联络在京城的恭亲王,杀掉了以肃顺为首的八大臣。咸丰临终前苦心制造的权力制衡天平,就这么被轻易地打破了。
文章寄语:喜欢我们内容的,欢迎在下方留言区评论哦!
(关注我的都变美了,不信你试试)
贴心的小编提示您
看文章也需要注意休息哦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